
臨床評估時如果缺少重點突出的問題,那么確定適當資源和搜索相關證據(jù)就變得艱難且耗時。
此時,循證實踐EBP從業(yè)者通常會使用稱為PICO的專門框架,以提出問題并促進文獻檢索,具體而言就是:根據(jù)PICO原則將問題分解為可檢索、可回答的問題,分解后的PICO常作為檢索時的關鍵詞。
解決問題的高手,往往先是一個提出問題的好手!本期重點探討PICO框架這個問題定位神器,通過一分為四的“絕技”,幫助各位修煉提問這項“超能力”。
1. PICO的4大要素
· Patient 患者問題(或適用人群):既是人群中的一員,又是有健康問題或有風險的人。因此,除年齡和性別外,還需考慮種族、社會經(jīng)濟地位或其他人口統(tǒng)計變量。
· Intervention 干預措施
· Comparison or Control 對照組或質控組:不一定會在PICO分析中出現(xiàn)。
· Outcome 結 果:由于最好的證據(jù)來自有嚴格統(tǒng)計學意義的研究,因此Outcome應當可被衡量,在理想情況下應衡量臨床健康狀況或生活質量,而非實驗室測試結果等替代方法。
舉例說明PICO四大元素↓
2.PICO因不同問題發(fā)生的變化
使用PICO框架形成問題時,考慮所提出問題類型(例如:治療、預防、診斷、預后、病因)是較有效的方法。
不同問題類型(領域)下PICO元素的變化↓
3.PICO的問題陳述編寫
以下表格提供問題陳述的部分示例↓
# 臨床研究與評價,誰是個中高手?#
>>【久順企管集團】近30年全球合規(guī)技術專家,中國\荷蘭\西班牙\美國\英國均設公司,擅長 產(chǎn)品注冊、臨床研究與臨床評價、生產(chǎn)許可證、經(jīng)營許可證、質量體系GMP 等項目與服務,已與各大主流實驗室和醫(yī)院建立合作渠道,提供 臨床性能研究、可用性研究、上市后臨床跟蹤研究 等服務。
